当前位置主 页 > 他山之石 >
重庆市云阳县以“和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2-08-27  信息来源:bte365体育
       云阳县坚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和为贵化解社会矛盾,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社会维稳、矛盾化解、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和文化”体系,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一)实施“调解工程”,化解社会矛盾
        一是建立平台,打好调解工程实施基础。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平台,县、乡镇(街道)设立综治中心,村(社区)和有条件的国有集体企业、“两新”组织建立综治工作站,在矛盾纠纷多发、集中、突出的重点行业和部门分别建立行业纠纷调处中心。建立服务辖区群众的工作平台,在全县42个乡镇(街道)和509个村(社区)建立社会服务中心,整合同级综治、信访、法庭、警务、司法、安监、民政、社保、教育、文化、卫生、建设、国土、劳动、流管等力量,实行“统一受理、集中分流、归口办理、依法调处、限期办结、定期督办、跟踪回访、结案存档”的“一条龙”运行方式。
       二是组建队伍,增强调解工程实施力量。组建民间调解员队伍,选聘辖区村(居)民为民间调解员,集中培训后分级颁发聘书,持证调解。制定调解员队伍招聘、辞退、培训、考核、管理、首调负责等制度,加强队伍管理。组建行业调解员队伍。将行业所涉部门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干部选聘为行业调解员,将了解行业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调解经验和能力的退休职工和民间调解员选聘为行业调处中心调解员,各行业职能部门负责本行业调解员的选聘、培训、使用和管理。目前,全县行业调处中心调解员已达203名。
        三是完善制度,夯实调解工程实施机制。建立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分级调处制度、调解员跨区域跨行业调处制度、调处对接制度、畅通的民意表达制度,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行业调解融会贯通。出台《云阳县人民法院关于司法确认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行业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协议的办法》和《云阳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工作站)、行业纠纷调处中心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移送函》,规定民间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的原则、方法、步骤、程序等,健全完善制式民间调解文书,全面实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二)实施“传播工程”,营造和谐氛围
        一是利用媒体传播。以“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为主题,采取制作公益广告、采编具有地方特色方言故事剧等多种形式,在县电视台进行定期展播。县委政法委开设“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网站和论坛,及时上传“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成功案例,刊载“和文化”教育漫画、书画作品,畅通群众参与“和文化”建设渠道。在《云阳报》开辟“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专栏,刊载“和文化”小说、评论文章等作品。二是利用窗口传播。在餐饮、金融、商贸、交通运输等窗口服务行业,创作“和文化”行业文明用语,在餐厅、金融机构营业场所、车站等人群聚集地张贴“和文化”字画和名言警句等宣传品。三是利用读物传播。编写《“和文化”系列丛书》,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编印幼儿读本、小学读本、中学读本、公民读本、“和文化”影集、“和文化”书画集、“和文化”论文集,在社会各类群体中广泛传播。四是利用街区传播。打造“和文化”元素街道、广场、公园、墙面和户外公益广告,营造街面户外“和文化”氛围。
       (三)实施“礼教工程”,培育和谐理念
        一是实施和文化六进行动。即:“和文化”进校园。结合“文明礼仪进课堂”活动,开展“和文化”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板报、主题演讲等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和文化”进社区。结合“唱读讲传”活动,将“和文化”编写成歌曲、故事、快板词、格言警句、顺口溜等多种体裁作品,引导社区群众广泛传唱和谐歌曲、讲传和谐故事、传递和谐箴言,诵读“和文化”经典,构建“和谐社区”。“和文化”进农村。组织“和文化”宣传队,送“和文化”下乡,引导农村群众理解“和文化”,与人为善,与邻为伴,构建“和谐农村”。“和文化”进家庭。结合“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千名干警进万家、便民利民入万户”等活动,引导群众围绕“家和万事兴”主题,构建“和谐家庭”。“和文化”进机关。结合“书香机关”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对“和文化”的了解,使干部职工随时随地受到“和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树立勤政、务实、和谐、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构建“和谐机关”。“和文化”进企业。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和气生财”的理念,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构建“和谐企业”。
         二是开展和文化七大活动。即:结合云阳地方特色,努力创作一批“和文化”主题作品,组织策划“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的文艺演出;举办“和文化”讲座,邀请专门从事“和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讲授“和文化”;围绕“和文化”成功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围绕“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课题,组织“和文化”征文;举办“和文化”论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研讨用“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课题;以“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为主题,组织“和文化”书画赛;组织一批以“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为题材的作品集中展出,反映“和文化”化解社会矛盾、“和文化”品牌打造的成果。
         三是开展公民诚信体系建设。在村(社区)成立“村(居)民诚信档案建设领导小组”,选举产生“村(居)民诚信评议协会”,讨论通过《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民诚信档案记录评定办法》。村(居)民诚信评议协会定期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为单位,对各户、村(居)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尚德友善、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崇尚科学、文明卫生”等八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根据档案记录情况,由群众民主评议出“十佳诚信公民”、“十佳信用文明户”、“十佳和谐邻里户”、“十佳家庭和睦户”、“十佳孝子(媳)”等道德模范称号,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诚信道德评定结果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国土所、社保所、农村商业银行等单位进行共享,作为村(居)民小额贷款、入党、提干考察、参军政审、招工录用、社会保障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起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
       (四)探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基层互助服务模式
依托社会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义工协会组织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服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基层村(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成立义工协会,创新社会服务工作载体。整合基层党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的力量,在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义工协会,下设助教、助工、家政、关爱、维稳、公共安全、技能培训、红色经典、特殊群体教育服务等9个分会,每个分会再设2-5个服务队。按照协会章程,推选协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分会长等职务人员,负责带领、协调和管理协会会员履行义教辅导、技能培训、关爱特殊群体、家政服务、义诊、治安巡逻、环境保护、民情收集、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唱读讲传、社区帮教等28类、50项的具体工作职责。
         二是组建义工队伍,探索社会服务互助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定凡居住在辖区内的所有人,不分职业、职位、贫富,均是本村的普通居民,都应履行社会服务义务,享受社会服务权利。建立村民基本信息卡,在全县范围内,采集村民基本信息,输入电脑进行动态管理,全面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基本需求、基本特长,摸清人口资源、住房、交通、学校、商业网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管理构成要素的状况,分析掌握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组建义工队伍,在辖区村(居)民中招募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专长又能满足服务需求的人员为义工,并根据其专长统筹安排在对应的义工分会,再由义工协会根据居民的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调度义工参与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从事专职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义工队伍管理,制定了《村(社区)社会服务制度》《义工协会章程和各分会制度》、《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义工服务考核奖励制度》,激励义工积极主动参与优质高效的义务服务。
        三是强化基层党建,夯实社会服务组织基础。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纽带和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以“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三建四联”(建立服务体系、救助平台、防控网络,联系困难户、失业户、刑满释放户、创业户)党建格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能建应建的原则,在村(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二是建立村社会服务中心党组织。在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组建村(社区)“社会服务中心党总支”,将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作为组织细胞共组共建。在各义工分会建立党支部,在专业服务队建立党小组,使党的领导融入到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中。三是加强村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辖区内所有党员纳入社会服务中心党总支,实行登记管理,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广泛开展“综治平安党员示范岗”、“党员风采在村社”、“党员先锋巡防员”等主题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志愿者参与文明劝导、法律咨询、义务调解、治安巡防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党员作好奉献社区、回报社会的表率。四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和党建政务网络“两网合一”,搭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大平台。将各村以村民小组、大院、小区为单元,划分为若干网格,对每个网格内按照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驻村民警的“三员”要求,配备工作力量,实行定格、定人、定责任。以村“两委”为依托,开展“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片组户联系”活动,实现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整合利用,拓展服务职能,方便广大群众。

打印】【关闭
© 2012-2018 bte365体育(WSZFW.GOV.CN) 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汶上县委政法委员会、汶上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鲁ICP备12012046号-1 鲁公网安备37083002000004号